第(3/3)页 “不听号令者,杀。” 就这两条军令,保持住了底线。 …… 河南不富裕,但不代表士绅不富裕。 恰恰相反,他们很富裕。 这一路,郑春寿全靠攻破士绅坞堡获得物资、兵器,并且注意收集马、骡、驴。 只要是四条腿的,一概编入核心队伍充当坐骑。 他已拥有一支装备超长矛的 2000多人的龙骑兵,或者按照安徽的习俗,叫捻军~ 总兵力高达 3万。 不过,其中有武器的仅 8000人,其余人手持木棍呐喊助威。 看似简陋,却也颇具实力。 例如坞堡,郑春寿的战术就是盾车加蚁附。 只要决心够大,用人命堆,一直堆到坞堡跟前再坚持片刻,坞堡必破。 …… “将军,开封来个说客。” “带过来。” 来人是开封府衙的一小吏,手持书信,战战兢兢。 “巡抚大人托我给您带句话,放下武器,投~” 话音未落,一颗大好头颅飞起。 郑春寿厉声喝道: “如此昏聩之官府,投你何用?” 在一众士兵的欢呼下,他走近惠济河舀水清洗刀身污血,待风吹干之后才收刀入鞘。 攻打开封,是他的野望。 若能攻陷省城,实力即刻暴涨。 数千年来,城池都是财富的聚集地,是周边上百里的精华所在,何况省城。 …… 封不好啃。 清军倚仗着高大坚固的城墙和充沛的火器给攻城的义军造成了恐怖的杀伤。 城墙之下,尸横遍野。 短短 1天,义军就损失了 3000余人。 次日,再次进攻,又损失 2000余人。 义军开始动摇,开始涣散。 当晚,清军出城夜袭, 500精锐马队一路纵火掩杀,火焰映红了惠济河。 此情此景,城头之上的刘墉忍不住哈哈大笑。 …… 朱仙镇。 郑春寿收拢残兵,得捻军 1500,步卒 2000,其余人全丢了。 周边的通许县、尉氏县早有准备,紧闭城门,严防死守。 2日之后, 东南方向,百里之外的太康县。 守门兵丁拦住两名小乞丐: “滚,快滚。” 俩小乞丐默默跪下,先磕头,然后拿出破的不成样子的花鼓边唱边哀求。 兵丁也动了恻隐之心,大手一挥: “进城吧,别讨人嫌。” 就这么,上午东门进两三个,中午西门进两三个,下午北门再进两三个。 …… 到了凌晨,打更人突然惊恐的发现城中着火看。 一群手持利刃的乞丐飞快的冲向城门口,捅死守门兵丁,放下吊桥。 城外, 一排排火把刺破夜幕。 1刻钟后,骑驴的捻军率先入城,沿着街道用长矛轻松击溃知县刚刚召集的武装。 太康,成了战利品。 此战之后,郑春寿意外的打开了一种攻城新模式——童子军提前入城,内外配合。 此法大型城池无效,但对于一般的小城池堪称降维打击。 开封城内, 刘墉诧异的发现,周围的县城一个接着一个被攻破。 …… 恐慌气氛在城内弥漫,士绅商贾们疯狂寻找最后的救命稻草——四海票号。 票号也很尴尬,猛然间要接收金山银海,还要负责运输出去。 怎么运? 清军、义军都不会袖手旁观的。 情报署也搞不定,这得召唤陆军协助~ 开封只是一个缩影。 中原士绅们拖家带口往大城池里躲,他们被集体唤醒了浸润在骨髓当中的记忆——明末旧事。 残暴也好,仁义也罢。 只要是义军,就不会放过他们这些有钱人。 士绅惊恐、痛苦、辗转反侧,对清廷失望透顶,意识到大厦将倾。 …… 他们如今祈盼的最美好结局,大约就是——吴廷北伐,先灭清军,再灭义军,尽快恢复秩序。 吴廷只是剥夺士绅的乡权、取消无需纳粮,不索命、不索财。 义军既索财,也索命。 在这种形势下,各地士绅的效忠信雪片一般飞向苏州府,内容高度一致——请求英明神武的吴皇北伐,拯救北方万民于水火。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