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饥,是所有汉字里最为恐怖的一个字眼。 世人都以为战争恐怖,实际上战场伤亡造成的减员只能说算是小字辈。 饥、瘟,这俩孪生兄弟才是真正的地狱旋转门。 要么不来,要么就一起降临。 一出手,就是分区格式化。 …… 刘千亲自坐镇,情报署除驻西南人员按兵不动,其余全部北移。 以中原直隶为核心,散布行事。 两桩任务: 一,协助四海票号吸储。 二,资助并扶持部分义军,尽可能的清洗掉北方地方势力。 刘千对于陛下的战略并不是很赞同,他觉得陛下若真的盯上了北方士绅的财产,派大军一路横推,将这些人抄家灭族,宅院、田土、存银一个不会少。 何必像现在这般折腾。 不过, 不赞同归不赞同,情报署照样全力执行。也许是陛下对自己的忠诚考验呢。 …… 随着各地的情报传回、汇总。 情报署实际上的第二号人物,情报官苗仁凤却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危机。 “署长,不太对劲。” “有什么不对劲?清军要反攻了?” “属下判断,北方似要失控。” 刘千一咕噜起身,示意出去讲。 俩人站在空旷的小河边,确保无第三人听到。 “署长,属下觉得北方很可能失控。” “失控?什么意思?” “秋收被打断,普遍断粮,造反,秩序彻底崩溃。” 刘千眼里凶光毕露。 反手一巴掌就打在苗仁凤脸颊,愤怒问道: “陛下再三嘱咐,不能重现明末乱相,你踏马的怎么玩脱了?” …… 苗仁凤捂着发红的脸颊,低头道: “署长,不是我们的错。” “西北暴雨成灾,中原暴虐征粮,两者叠加,本就是干柴烈火。我们又泼了一瓢油。” 刘千沉思了许久。 问道: “讲讲你的判断?” “首先是数量,豫、鲁、陕、甘、晋、直隶各州县探子汇报上来当地义军的数目,已从 18股陡增到了 57股。” “也可能义军在流动,被重复统计了。” “是。但一样可以说明问题,能够快速流动的义军本来就意味着战斗力的暴增。” 刘千点头,示意继续讲。 “北方的重点城镇,例如开封、济南、太原、西安周边都有交战。根据邸报,清军已基本放弃乡村,收缩兵力防御重点城池。” “那些士绅和他们的坞堡呢?” “以山东兖州府为例,全府已有 9处坞堡被攻破,饥民破堡后,杀尽士绅家小。” …… “这条情报是于时和提供的吗?” “对。” “其他各省的情报,你又是怎么收拢的?” “通过驿站传递,我们提前策反了几路关键点的驿丞。” “哼,烂透了。” “署长说的极是。” 春江水暖鸭先知,情报署就是那只鸭子。情报以密语书写,堂而皇之的通过驿站传递,消费清廷资源。 刘千想了想,还是追问道: “北方真的缺粮到了如此地步?” “是。存粮被征尽,秋粮又被祸害的严重。搞不好是清廷故意的,砸个烂摊子给我们。” 刘千痛苦的直拍脑门: “坏了,这下麻烦大了。” …… 苗仁凤试探性问道: “署长,尽快请示陛下吧?兹事体大,需要陛下乾纲独断。” “嗯。你先把本署长的命令传下去,即日起所有人不得再向义军支援一条枪,一袋粮食。否则将来我们背不动这个黑锅。” “明白。” 苗仁凤是读书人,他懂署长话里话外是什么意思。 自古以来,特务机关最容易被集火、被背锅。北方生灵涂炭,若再拱火,将来有朝一日,情报署或许要被人清算的。 文官集团天然厌恶“锦衣卫”。 陛下的恩宠也未必能够长久。 …… 开封城外,黑烟滚滚。 河南巡抚刘墉望着外面黑压压的义军,脸色铁青,他怎么也没想到反贼们崛起的如此之快。 “抚台,向朝廷求援吧。” “不必。派个人持本官书信出城招安。告诉匪首,他若肯幡然醒悟报效朝廷,日后未必不能出将入相。” “嗻。” 惠济河畔,义军营盘连绵十里。 旗号是“白莲“、“郑”。 郑春寿率领的白莲义军从安徽六安州插旗,一路辗转杀入河南,经光州、汝宁、陈州,不断吞并小股同行,扩张速度好似滚雪球。 和其他义军不同。 郑春寿部纪律更为森严,目标更为明确。 “戕害百姓者,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