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无论怎么说,阮娇娇只给钱,并不强制怎么用,铺什么,铺哪里,是国家考虑的事情。 消息是和支票一起上达的,京市的官员就此立刻展开了会议。 正如阮娇娇所想,他们最后决定大部分的钱用来建沥青路,规划城市面貌,小部分投入京市乡下郊区,修建方便大家的水泥路。 阮娇娇的捐赠无疑是一笔及时雨,京市本来就在计划修路修搞建设,只是苦于资金有限,很多想法都不能实施。 有了这笔大额资金,他们就可以把原本用来修路的钱用到别处,更好的去完善别的设施。 沪市和京市一样,准备大规模修建沥青路,只有杭市不同,选择小部分修沥青路,大部分用在水泥路上。 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杭市跟其它两个城市,不管从经济还是发展,本来就有不小的差距,比起美观,他们更考虑造价和实用。 三个城市的行动,光靠国家,短时间内肯定是完成不了。 于是几天后,杭市、沪市、京市对外传出消息,准备开一个招标会。 收到消息的陈力坚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情,召集手下兄弟参加了招标会。 他的队伍在几个月间壮大的特别快,原来手下只有弄堂里熟悉的那十几个兄弟,到了后面走街串巷,又收下有泥瓦匠经验的十几个人。 在城市里帮人翻新装修房子,通过乡下亲戚的推荐,也会派人去乡下建房子。 壮大人口的同时,他们也在努力积攒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阮娇娇当初的投资早就有了分红,一个月给她汇一次,从几十到如今的几百,光看数字就能知道陈力坚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沥青路的修建陈力坚虽然不懂,但水泥路还是不在话下。 他参加了沪市的招标会,隔壁杭市的也没放过,专门找了最得力的兄弟坐火车去杭市参加。 虽然手下兄弟总共五六十人,但修路只要掌握大致方向,搬运修路的事情完全可以再找工人。 夏国眼下,最不缺的就是找活干的工人! 毫不意外,陈力坚用几个月积攒的丰富经验和手里数额不小的兄弟,直接拿下杭市和沪市几段要修建的工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