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阮娇娇早上让曹康去局里打听了一圈,又跑去育幼院那查看了一下。 这事情还真有操作空间,只是有些复杂。 说到底,这些以温初一为首的孩子根本没被抓现行,他们用完了材料后就没再继续卖,之所以被抓,也是买车的人供出来的,毕竟活计做不了了,都想着退钱。 想要压下这件事,除了安抚这些买车的人,还要打点背后的推手,管理三轮车的部门。 除此之外,阮娇娇还从曹康那了解到,这年代其实还有不少国家认可的“个体户”。 比如她上次在公园遇见的卖冰棍老婆婆,像妞妞爷爷那样的修鞋匠,冬天出来的崩爆米花的老头,走街串巷的磨刀人和剃头匠,还有隐藏在弄堂里的裁缝。 这些人不是孤寡就是有手艺傍身,赚点手艺钱。 温初一也是孤,靠的也是手艺,bUff叠加一下,也有不小操作空间。 告别白书宁后,阮娇娇提上几盒点心上了三轮车。 等到了家门路口,她观察四周后,又从淘购买了两大兜荔枝和桃子。 一进院子,许秋绾就匆匆过来接手她手里的东西,一面担忧阮娇娇去黑市这么危险的地方,一面又心疼她拎了这么重的东西,手上都勒出痕迹了。 阮娇娇笑笑没说什么,这年代水果精贵又不新鲜,她就是馋了,又不想躲在房间偷偷摸摸吃,还要自己处理垃圾。 曹康过来递给阮娇娇一份名单,上面全是他找人一起打听并记录下购买黄包车人的信息,一共一百余人,应该没多少错漏。 阮娇娇翻看着名单以及上面的价格,心里不免有些咂舌。 一开始应该是材料不好,业务不熟练,车子都是几十一辆,到后面弄得好了,要卖一百出头。 粗略算一算,这些孩子起码收了近万元。 不过要说赚,在阮娇娇看来,应该每辆车赚的不多,毕竟铁要花钱,布要花钱,木头也要花钱,还有那独一份的手艺和头脑,根本算不上暴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