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五虎坡-《大宋崛起》


    第(2/3)页

    传我将令,秦松将军领五百神臂弩手,在黑松林左右两侧埋伏,切记只射人不射马!苏勇听令,你带五百刀盾手在五虎坡侧翼掩杀,驱赶追杀掉队的元兵,不能放过一个。这两个地方我已经做了策应埋伏,你们干好自己的活就行,其他的不用管!”

    两员大将领命而去,文天祥接着又做了诸多安排。这大半年的时间用来准备,漳州城前后两条交通要道,要不提前做些安排,岂不浪费了全城军民百姓热火朝天的劳动。

    秦松和苏勇两名武将本来是邓怀远的亲信,文天祥接手之初有颇多微词,但是文天祥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没有和这两个人计较。但是今天事关城防要事,关系到漳州城内八万军民百姓的脑袋,文天祥不得不防备一点,有一些军事准备瞒过了他俩,准备今天过后在和他两人谈心,把以往事情解开。

    “报告文大人,元兵已从闽江浅滩渡水而过,已经上了三峰山!距离还有五虎坡还有八里路!”

    “好,发信号通知准备,元兵已经过了闽江,各路人马备战!”

    漳州城在文天祥治理下井井有条,发动全城的力量学习生产火药,吸收了上千的学徒,制作轰天雷和霹雳炮。赵天佑留下的三位工匠本来就是技艺高超,加上毫不留私的传授技艺,很快在漳州城内就收了很多有天分的徒弟。

    赵天佑的一些设计方案、图纸、想法构思等等,都是当时手下工匠每天必须探讨的内容,在漳州也是同样的风格,大家共同探讨研究,努力优化改进现有的工艺。

    有了成熟的基础工艺,在漳州火药的深加工竟然有了小小的突破,经过多重实验之后,加入特定的金属矿粉,会大大的增加爆炸的威力。也许是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几千人共同参与的火药工坊,演化出不同的功能和设计,当然用于伏击的地雷是必然的产物。

    五虎坡一连五道弯,是自然雨水冲击形成下山的坡道,后来经过人力修整,减缓了坡度和路面的宽度。左右两侧都是几丈高的山坡,但是没有茂盛的树林,藏不住大批的军队,所以董文柄看完了地形之后,下令骑兵下马,小心翼翼的步行过弯。

    “第一批三百人,下到坡底上马列阵掩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