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太后,您救救我姐姐吧!-《九世凤命》
第(3/3)页
阮碧筠只顾哭,好半天答不出话。
这时小梁子却从外面匆匆赶了回来,脸色惨白惨白的:“太后,朝堂上的消息:阳城出了瘟疫,已经封城了!”
“什么?!”太后猛地站了起来,桌上杯碟茶碗点心盒子打翻了一地。
小梁子吓得慌忙跪地,太后气得要用脚踹他:“你跪什么跪!快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是朝堂上那帮大人们说的,”小梁子伏在地上不敢抬头,“说是前天出的事,幸亏睿王殿下反应及时,昨天就调了盛公山的驻军去封了城……”
几句话工夫太后已镇定下来,拍着胸口道:“瘟疫!瘟疫没事,不用怕,太医院有方子呢!”
“不是的,太后!”小梁子终于哭了出来,“不是寻常的瘟疫,就是十六年前的那种烂疮啊!”
太后的面容顿时僵住,眼睛直直地看着前面,咕咚一下子仰倒了下去。
幸亏莲姑姑反应快,忙冲上前来顶住了她的肩膀,这才避免了摔伤的可能。
几个宫女手忙脚乱将太后抬到罗汉床上,又是掐人中又是拍胸口,忙乱了老半天才见太后吐出一口气来,哭出了声。
众宫女太监忙忍泪上前相劝。
太后抓着阮碧筠的手,大哭:“怎么又出了瘟疫了?那时候不是说已经清理干净了吗!”
这个问题底下人可答不上来,于是寿康宫中一时哭声一片。
太后躺不住,坐起来逼着小梁子把朝堂上的事细细地说了,之后又哭:“哀家的命怎么这么苦!”
宫女们愈发不敢劝,还是阮碧筠柔声安慰道:“太后莫急,这场瘟疫跟十几年前的那次不一样。这一次咱们及时封了城,瘟疫传不到外面来,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放弃阳城而已。”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好话。但众宫女担心哭坏了太后,忙七嘴八舌地顺着说了下去:“阮二小姐说得对!太后,阳城已经封了,睿王殿下安排得很妥当呢,瘟疫不会传到上京来的!”
一番惶惶然的哭劝之后,太后稍稍宽心了些,这才发觉自己攥着阮碧筠的手腕都快要给捏肿了,忙又喊人来给她冰敷,殿中气氛终于有所缓和。
阮碧筠挤开身边的小宫女,小心翼翼地扶着太后重新躺回去,含泪笑道:“咱们南齐是有福的,太后和皇上当然更是有福的,这场瘟疫算不得什么,也许再过一两日太医院就能斟酌出治病的方子来了。到时候天下百姓就会再次确信凌氏皇朝是天命所归,不管有多少妖孽作祟都改变不了。”
“妖孽作祟。”太后准确地抓住了她话里的一个重点。
阮碧筠顿时慌乱,忙跪地请罪:“太后恕罪,筠儿失言了!南齐天下升平,没有妖孽……”
太后低低地哼了一声不予置评,片刻之后却又沉声问道:“你刚才说,你姐姐在哪儿?”
阮碧筠的眼泪顿时又下来了:“我昨儿听府里的管家说,好像有人在阳城看到她了!太后,您救救姐姐好不好?阳城出了瘟疫,姐姐被困在城里岂不是必死无疑!”
太后推开了给她揉按鬓角的小宫女,闭着眼睛沉沉地反问道:“你们先前不是说,阳城已被睿王派兵围住,如铁桶一般滴水不漏?”
“是,所以要求太后救命!”阮碧筠哭道。
太后嘿地冷笑一声:“阳城已有瘟疫,你叫我如何救她的命?放她出城,让她把瘟疫带出来?”
阮碧筠愣愣地跪了半晌,呜呜咽咽地又哭了起来:“筠儿错了,太后,是筠儿错了!只是,姐姐她……”
“你也别哭了!”太后有些不耐烦地道,“回府安分待着,这段时日不要到处乱走,免得又惹出什么事端来!”
从不惹是生非的阮碧筠知道太后这是生她的气了,顿时哭倒在地。
旁边几个小宫女忙上前扶起她,好说歹说要送她出宫,阮碧筠只不肯,伏在地上哭得几乎要背过气去。
最后还是拗不过寿康宫的奴才们,被连哄带劝地送上了出宫的马车。
车门一关,阮碧筠满脸泪痕尚未擦去,笑容已在嘴角缓缓绽开。
远远地仿佛还能听到太后若有所思的沉吟:“妖孽……”
鸾音也露出笑容,压低了声音道:“这下子,小姐可以高枕无忧了!”
阮碧筠慢慢地用帕子擦着脸上的泪痕,神色已恢复了平静:“不许说这种话。我姐姐死了,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悲伤的事。”
鸾音忙敛了笑容郑重其事地道了声“是”。主仆两人对视一眼,之后又同时笑出了声。
……
此时的寿康宫中,太后已经坐了起来,神色漠然地看着窗棂:“筠儿坐上车了吧?”
小梁子正巧进门,忙回禀道:“已经上车了,还是哭得厉害。”
“哭?”太后低低冷笑了一声,“你信她呢?”
小梁子低头不敢答话。太后慢慢地转着手里的佛珠,又沉默了下来。
旁边一个小宫女觉得气氛过于压抑了,便小心翼翼地劝道:“太后也不必多虑,如果那阮大小姐真是妖孽,这一次赶上瘟疫也可以死得透透的了。”
太后抬起头来,面无表情地看着她。
小宫女立时脸色一白,噗通跪了下去。
太后不再理会她,也没吩咐如何处罚,只管照旧转着佛珠,一下一下仿佛静止了时间。
于是殿中宫女内侍愈发小心翼翼,连添茶送果子都不敢出声。
如此一直静到了日影昏昏时候,太后终于又抬起头来,看向小梁子:“叫外头的人去打听一下阳城的事,尤其是关于阮青枝的。那个丫头性子不安分,她若是真在阳城,不可能没有动静。”
小梁子忙道:“已经派人去了。阳城封城是昨日早晨的事,如今只怕还有客商在路上。太后且放宽心,明日一早必有消息。”
“明日一早。”太后下意识地又攥紧佛珠转了两下,“不知阳城境内,有多少百姓还能撑到明日一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