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大获全胜(一)-《汉元1836》


    第(3/3)页

    他昂首跨入贡院,唯有贡院前方那两人能让他注目细看。

    一个便是今科乡试主考河南道御史蒋时中,另一个则是副考四川学政陈士奇。

    虽然贡院之中人头涌动,但是当刘锡命看向这两人时,一正一副两个考官竟然全都主意到了他,而且还冲他微微颔首以示礼节。

    刘锡命嘴角维扬,没有大声声张,静静地跟着众学子把流程走完。

    “举贤才焉知贤才而举之”

    刘锡命看到发下来的考题便是一愣,这话听起来怎么有些耳熟啊。

    犹记得当时面圣之时,崇祯还朝王承恩感叹了这么一句,所以刘锡命下来以后专门查了一下出处。

    想到这儿,刘锡命抬头看了看蒋时中隐隐约约的身影,心中颇有些复杂,既有喜悦,又有感叹。

    算了,先写完再说,刘锡命提笔便写。

    乡试确实是三天,不过却是分别举行的三天,八月初九举行第一场,八月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

    这么折腾了九天下来,刘锡命总算从中解脱出来了,他自觉已经尽了全力,其他的便只能听天由命了。

    不过他心中还是忍不住感叹,要想在明朝考上个举人确实是太难了,三场下来,就算他一个人的试卷加起来都有十几份,要想在数千人中脱颖而出,恐怕不止要有才学,还得有运气才行。

    乡试的流程颇为复杂,不只有主考、副主考之类的设置,还有外帘官、内帘官等诸多分工。

    考生的试卷要经过弥封、誊录、对读几道流程,形成朱卷后,才会交由考官对朱卷进行评阅。

    蒋时中多了个心眼,他不好直接从中做什么手脚,却让蒋安扮作考场仆役,一直紧盯着刘锡命的试卷。

    “老爷,小的亲眼看到新安伯的卷子被呈送给陈学政了,老爷请放心。”

    等到蒋安前来汇报这话,蒋时中总算放下了心中大石。

    刘锡命的卷子既然上了副主考的桌子,那就意味着排在前面,中举的几率自然大增,至于考的第几名,这便不是他关心的事情了。

    汇同上其他六名同考官,蒋时中等人一直忙活到八月二十五日才将所有考卷阅定完毕,现在只等他们几人商量一个排名出来,到时再拆封核对考生姓名。

    只是等到排行既定,拆开弥封之后,陈士奇却是脸色一变。

    “钦差,这排名恐怕要调上一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