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和柳芊芊他们签合同的是这家的儿子,都叫他李三,剩下的是他的爸妈,还有老婆孩子。 李三和他爸都懂庄稼。 不过因为两个弟弟都去城里工作了,每个月都寄钱回来,加上李老爹年纪也不小了,靠种地不但忙不过来,也收不到几个钱。 平时李三都是给别人家打工,做田里的活,前几个月从房上掉下来,甩断了腿,养了三个月,想着地放着也放着,不如对外出租。 正好就碰到了柳芊芊和包子山。 柳芊芊坐在李家小院子里,谢过了李妈妈倒的茶,他们已经签完了租赁合同,要谈种田的事。 柳芊芊之所以看上李家,除了他家的田是附近最小的,也是因为李家父子两个懂庄稼,但是家里能下田的人,没有多到自己包揽。 她还是想自己雇佣专业的人来种,毕竟都是本地没有的种子,来回买一趟种子不容易,钱还是小事,关键是种下去,是要时间才能看得出成不成的。 专业人士来会少走很多弯路,而李家父子有种田经验,可以在其他方面帮忙,就不用另外雇佣人了。 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虽然山上的地更便宜,但是她还要花钱请人去清理地,另外除了工坊,至少还得盖两间瓦房。 不管是工坊还是菜地,都要有人看着,人家就得住在那里。 现在李家虽然一年五十万贵了不少,但是田和工坊都不用另外请人看着了,地租的五十万里也包含了李家看地的费用和李家父子日常打理田地的费用。 种地的人,柳芊芊也找好了,虽然不是她找的,是杨树林给介绍过来的,以前和京大有过合作关系的老教授,退休了在本市生活,每天闲得五脊六兽,正好听杨树林说了这个事,自己吵着就要来。 他原来就是教植物的,懂得很多。 另外还需要几个干农活的小伙子,按照李三的话说,从周边人家请就行,也不贵,他家的大棚里什么都有,水都是自动灌溉的,除了种的时候需要人,只是大棚的话,平时他和李老爹就能照顾的过来。 只是剩下不是大棚的地方就不行了,都要人。 柳芊芊和包子山商量了一下,不是大棚的两亩地,就先那么放着了,李家要是自己想雇人种地就种,只要不影响大棚里面,别的都不管,也不用扣掉那部分的地租,就是收获的时候,如果菜的品质不错,包子山这边打算自己收了,要是长得不好,李家自己处理。 剩下就是工坊了,倒是也不急,李家的仓库是用木头搭的,也有些年头了,因为是仓库,除了往里面扔破烂,平时也不过去,所以盖小楼的时候就没动过。 现在按照柳芊芊的意思,那个仓库肯定是要拆掉的,不然她们没法盖工坊。 钱和人都是柳芊芊这边出,李家要做的,就是把里面的破烂赶紧清理干净。 商量好这些事以后,柳芊芊又和包子山回到了市里,直接去了国际饭店。 得见见董教授。 董教授已经快七十了,精神头还是很好,看到柳芊芊和包子山就笑了起来:“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柳芊芊笑着落座,“从毕业以后好像就没看到教授了。” 董教授虽然只是京大的客座教授,也是教过包子山和柳芊芊的。 问过近况后,董教授进入了正题:“你们都想弄什么种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