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偷听这种东西有了一次就有第二次。 梁年又去偷听了一次左莜和林肆的对话,只听得什么教案,点名册,学号之类的听不懂的词语。 梁年最终放弃了,这根本不是大宸的语言。 况且她还有还有一件要紧事要办,踏犁和耘荡推广。 农具的推广,林肆也十分上心,她算过一笔账。百姓修建庄园,得到的钱毛算下来在四百文左右,若是农具的价格需要掏空这笔钱,那么百姓就没有余钱进行消费,黎县的经济环境依旧是一潭死水。 要想促进消费,让这笔钱流通起来,农具的价格必须得压低。 林肆主动找了梁年,询问了农具的底价。 梁年是常年和农具打交道的人,踏犁和耘荡的构造虽然简单,用铁的地方也少,但铁的高价摆在这里,200文是最低价。 梁年也明白这笔钱会掏空百姓修建庄园的钱,她思索片刻,决定自己出一部分,将价格定在一百八十文。 梁年手握自己的阿父留下的不菲财产,日子并不清苦。 她在黎县做官几年,补贴百姓的东西也不少,黎县的百姓才都人人都服她。 梁年没想到林肆会主动找上门来。 “县主的意思是,要贴补百姓?”梁年的眼珠子难得瞪大。 林肆小短手搅动着酸甜的梅子汤,“将农具的定价定到一百五十文,剩下的钱我来贴补,马上近年关,百姓手中需要钱来消费,或给家里添个肉菜,又或给孩子添置新衣。” 一件一百五十文,两件只需要三百文,百姓的手中还能剩下一百多文。 一百多文可以做很多事情。 梁年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回应林肆什么,她一开始以为林肆是个在黎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成日郁郁寡欢的贵女。 但林肆来黎县不过短短一个多月,做的事情和所见的成效却让她羞愧和佩服。 梁年惭愧的同时,又豁然开朗。 只要是百姓真的能过上个好年,不管林肆让阿娘做什么她都再也不会去偷听了! 梁年双手搅了搅手指,最终真诚道:“下官替黎县百姓,多谢县主。” 林肆正好喝完梅子汤,将碗放在桌子上,“黎县是我的封地,百姓亦是我的子民,我怎可看子民挨饿受冻?” 梁年哽咽。“县主所言极是。” 整个黎县的百姓都知道了即将要推广两件新农具的消息,百姓们捏着修建庄园的钱,没一个人说这个钱不该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