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赈济难民-《大明憨婿》


    第(2/3)页

    扼守此关的人但凡之上正常,都可以用万人据控十万甚至十几万大军。

    因为雁门关的防御有六道。

    第一道就是传统的高大的城墙。

    而且城墙修建是朝着外侧倾斜的。

    根本无法通过攀登而破城。

    只能依靠云梯。

    但是因为城墙的外倾坡度,所以云梯入城的成功率也很小。

    至少十万大军要突破城墙,冲上城楼,需要付出折损三万人的代价。

    这还是全军压上剧烈猛攻才能得到的结果。

    但是攻破外城墙之后就完了吗?

    没有,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敌军穿过外城墙进入城内之后,会发现四周都是高达五丈的陡峭城墙。

    四面城墙中间留着三个足球场大小的空地。

    可以容纳数万人。

    这是瓮城。

    这个时候,守军会在四面放箭,居高临下又是一波洗礼。

    侥幸僵持到步兵攻破城门,进攻方的兵力又得折损一两万。

    两道防线下来,十万大军就只剩下四五万。

    这个时候守军会退守到内城。

    也就是第三道防线。

    而进攻方则必须要加派兵力才能攻克。

    若是加到十万人再度攻打内城。

    则伤亡必定过半。

    然后还有第四道防线,那就是水门。

    而大明的九大边镇之中,只有雁门关打造了水门。

    所谓的水门则是在关隘下游引水,然后用下游之水灌溉上游之地。

    这种逆天的创举,是历史上建造都江堰的李冰父子研发的。

    其中雁门关的水城,囤积的就是黄河之水。

    在关内呈现梯田的构造一共分为三个阶梯。

    每一个阶梯借助地形又是一个大的水池。

    进攻的一方想要突破水城,就得遭大水淹杀三次。

    再加上水城的横切面很小。

    因此纵然进攻方有十万大军,也无法平铺开来进攻。

    只能容纳一两万人陆续进攻。

    如此一来,经过雁门关的第四道防线,攻击的一方再度遭到重创。

    最后一道防线,则是这座关隘两侧的陡峭山势。

    守军在山林之中,轻而易举的可藏兵数万。

    从而形成一个危机四伏的峻峰峡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