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鸟尽弓藏-《穿成贾宝玉:我靠种田逆袭了》


    第(2/3)页

    不过宝玉并不觉得意外,作为文先生的入室弟子 ,文先生在他面前并不刻意遮掩自己的某些看法,几个月下来,也足够让他对文先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严格上来讲,文先生不是传统意义上忠君爱国的士大夫,不管是从学识,见解,政见等等方面,他都有一种悲观的自由。

    他热爱大明,愿意花费几年十几年的时间走遍大明的山山水水,为大明各地撰写地理志,却又不是盲目的热爱,或许是见的多了,他有自己的思想,能看出大明的不足,能看出执政者在某些方面的纰漏。

    但是他不愿意去改变,或者说他曾经尝试过想要改变,失败了,之后就一直抱着这种比较消极的想法。

    他今年不过三十有八,如果他愿意的话,完全可以再次出仕,在朝堂上做出一番作为,但是他不愿,宁愿隐居在鸿升巷闭门不出。

    宝玉并不知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但是他觉得,文先生不应该这样暮气沉沉,更不应该被打击一次就放弃尝试。

    不过既然是文先生自己的选择,他也没想过主动发表什么意见,当然,眼下文先生主动问起,他也愿意告知文先生他自己的看法:“学生愿意。”

    听到这四个字,文先生身子一颤,转过身直直看向宝玉:“是何也?能言之乎?”

    宝玉抬眸看他,目光不闪不躲,既然决定说了,那就要说清楚:

    “先生,学生曾经听过一句话:如果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放弃追求,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半途而废,目标落空。

    荣国府确实为大明立下过功劳,但是朝廷也曾论功行赏,数不尽的珠宝田地,令人眼红的恩宠和职务。

    一门两国公,何等威风。接受了这样的恩赏,必然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荣国府如今的所作所为,已经配不上当日的赏赐。

    明知如此,荣国府还紧抓着不放,甚至结党营私,妄图获取更多的赏赐,那当今想要收回,又如何称得上是“鸟尽弓藏”?”

    通过这些日子的学习,他其实也能像贾政一样,满口的“之乎者也”,但是他总觉得,想要直抒胸臆,还是种花国的表达方式更适合自己。

    “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

    文先生的脸白了白,嘴里嗫嚅道。

    “没错,荣国府如今的作为就是如此。学生以为,想要避免所谓的“鸟尽弓藏”,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弓”做好,而不是一味的依靠当今的“宽慈仁和”。”

    宝玉点点头,这也是他这些日子以来琢磨出来的结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