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时间匆匆而逝,转眼就到了九月底。 这会儿北美东都司那都已经凉爽无比。 春天的时候播种下去的稻谷和小麦那也已经成熟了。 海岸线附近的河道两侧那是满目的金黄,丰收的时候也到了。 这个时候俞咨皋所率的船队也应该快到了。 九月二十八乙末,一大早辰时许,万历便带着一众将领登上了宣府湾入口处的一处烽火台。 这烽火台足足有三丈高,上面的平台那更是有五六丈方圆,站百来号人那都没问题。 平台的中间还有个丈许高的灯塔,如果晚上点起灯火,那是十几里外都能看见。 不过,万历并不是来查看这些的。 这烽火台修建的时候他就已经来过很多次了,建成的时候他也来看过了。 他之所以再次爬上这烽火台,那是因为整个北美东都司沿海的烽火台都已经修建好了,而且,每个烽火台上的大望远镜和传讯牌也都准备好了。 这些都是他根据战场及时传讯那套给加上去的,他想建立一种新的传讯系统。 今天他就是特意来试试烽火台传讯的效果。 问题,现在就没紧急军情啊,传什么讯呢? 他细细想了想,这才抬手道:“往南传讯,问,返航舰队现在何处。” 这总共就八个字,传讯起来简直不要太快。 负责守卫此处烽火台的边军将士立马挥笔疾书,在稿纸上把八个大字写好,然后往传讯牌上一夹,随即便命人往南挥动令旗。 万历举起望远镜往南面十里外的烽火台一扫,那上面的人已经有反应了。 那边负责的边军将士举起望远镜往这边一扫,随即便弯腰挥笔疾书起来,很快,写好的稿纸就被夹上传讯牌,那边的令旗也开始挥舞了。 现在的大望远镜还只能看十余里,二十里外下一个烽火台他就看不到了。 接下来貌似就只有等了。 这专门预设了传讯功能的烽火台可是比野外匆匆组建的及时传讯系统快多了。 他刚刚都默默估算过了,从这边烽火台开始传讯,到那边烽火台把消息传递下去,总共都不到一分钟时间。 也就是说,这种烽火台传讯系统传递几个字的简单信息,半个时辰就能传出去六百里左右,一个时辰就能传出去一千二百里左右。 而且,这种烽火台晚上也是能传讯的。 因为这种烽火台还带上了灯塔,上面的油灯还不是一般的大,把传讯牌举油灯下面,那上面的字十多里外用望远镜都能看清楚。 也就是说,如果用这种烽火台传讯系统传递简单信息,一天一夜就能传出去一万四千多里,他们把信息传递到北美西都司那都不需要两天时间。 北美洲的东西宽度才八千里左右,还不到万里呢。 如果直接在陆上修建一排烽火台横穿过去,那不用一天时间就能把简单的消息传到北美西都司了。 而北美西都司距离大明本土也就两万里左右了,飞龙船从北美西都司的北端开回大明去那都不用十天时间。 也就是说,一旦把陆上通讯用的烽火台修建到北美西都司那边,北美东都司和大明本土之间的通讯完全可以缩短到十天左右,来回传递消息也就需要二十来天。 甚至,他还可以命人将烽火台一直往北美西都司北面修,直接修建到白令海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