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万历故意整治了文官一回,文官还真老实不少。 他这一招杀鸡儆猴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那些脑子有病的愣头青被他收拾的差不多之后,朝堂之上剩下的官员脑子基本都正常了。 脑子正常的人做事就会考虑后果。 他摆明了就是极度的叛逆,谁跟他对着干他就收拾谁。 甚至,谁敢跟他对着干他就认为谁想造反。 这种情况下,脑子正常的文官如果还摆明了跟他对着干那就是脑子有病了。 申时行一伙那都不敢吭气了,蒲州三大豪族的事情也没人敢再提了。 朝堂之上的官员好像都开始老老实实干活了,田地清丈的结果也开始上报了。 大明两京十三省所有州府的清丈结果好像都出来了,从北直隶开始依次上报,每天都有好几份! 这就是两通杀加上一次性革职查办一百多个朝堂官员的威力。 现在,所有官员应该都明白了,他推行清丈条例不是在开玩笑。 谁清丈不出结果来,那就是革职查办,没有一点客气可讲。 这清丈结果是出来了,一个问题随之而来,那就是怎么收回被兼并的田地,或者说,怎么让原来不上交田赋的田地上交田赋。 大明朝历经了两百余年开荒之后,《赋役黄册》上的田地之所以没有增加,反而从八亿多亩锐减到三亿多亩那就是因为有大半的田地被人兼并了,这些人不但把田地给吞了,甚至就连二十税一的田赋都不交。 这些人不交田赋的原因很多。 藩王那是仗着自己的身份地位就不交。 贪官污吏那是怕被发现贪了多少不交。 土豪乡绅那就是为了那点钱粮想尽办法不交。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越有钱的人就越抠门。 这个从清丈结果就能看出来,清丈出来的田地有大半都是可以免赋役的! 也就是说,清丈出来也没用,人家就不用交。 至于为什么。 那还是洪武大帝干的好事。 皇亲国戚不但不用交任何税赋还可以领禄米这个就不说了,老朱都没想到自己的子孙后代能繁衍到几十上百万! 洪武大帝为了笼络读书人又想了个不用花钱的法子,那就是考上功名的读书人不但不用服劳役还可以免一定额度的田赋,秀才可免八十亩的田赋,举人可免四百亩的田赋,进士可免两千两的田赋! 这个看似不多,那是因为洪武朝的秀才、举人、进士不多。 洪武大帝好像老是以停滞的眼光看问题,不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就没考虑过以后有功名的读书人越来越多会怎么样。 这个可是相当的恐怖。 毕竟,靠上功名那就不用服劳役了,还可以免大量田赋啊。 洪武大帝这么一刺激,全天下有那么一点点条件可以读书的那都会想尽办法读书,读书人那都是削尖脑袋去考功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