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公社邮电所的小李骑自行车进村时,苏瑶正在温室查番茄苗。 听见外面喊“苏同志,你有包裹”,她擦了擦手上的泥,快步迎出去。 包裹是牛皮纸的,印着“省农科所”,还贴张纸条,是张教授的字:“第二批新种子,内有玉米种,注意避光保存。”苏瑶抱着包裹往村里走,脚步比平时快——之前张教授提过这玉米种适合北方,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 刚到村口,蹲老槐树下抽烟的老周就看见:“苏同志,抱的啥?走这么急。” “张教授寄的新种子,有玉米种。”苏瑶停下,把包裹放石桌上,伸手拆绳子。 老周赶紧掐了烟凑过来,旁边下棋的村民也围上来。 牛皮纸拆开,里面是几个小玻璃瓶,一个贴着“玉米种・80”,瓶里的种子黄澄澄的,比普通玉米种略小。 “这就是那新玉米种?”老周摸了摸玻璃瓶,又凑近看,“跟普通的也没啥不一样,就小点。能长多高?要是长不高,收的不够吃,能当柴烧不?” 旁边二柱子也凑过来看:“老周叔,您这想法怪,刚见种子就想当柴烧。苏同志,这玉米种收的时候,能比普通的多多少?” 苏瑶拿起玻璃瓶对着光看:“张教授说高产,具体多多少我也说不清。明年春天种下去,长出来就知道了。”她把玻璃瓶递给村民传着看,“大家都看看,明年种村东那片地,到时候一起忙活。” 李寡妇接过玻璃瓶,小心转了转:“这种子看着金贵,得好好存,别受潮。” “放心,张教授说要避光,回头放仓库铁皮盒里,跟之前的番茄种、板蓝根种放一起。”苏瑶接过玻璃瓶,小心放回包裹。 正说着,青苗背着书包从学校跑回来:“娘,我听说张爷爷寄种子了?有玉米种不?”他之前听星辰说过新玉米,一直盼着。 “有,刚拆开,你看。”苏瑶把玻璃瓶递给青苗。 青苗抱着玻璃瓶,眼睛亮了,手指在瓶壁划“玉米种・80”的标签:“娘,我能跟哥视频不?我想让他看看。” “行,你哥昨天还写信问种子的事,视频说方便。”苏瑶带青苗往家走,村民散了,老周还琢磨:“要是真高产,明年咱村玉米就够吃了,还能留些喂猪。” 到家,苏瑶把收音机调视频频道,拨通星辰学校的号。没一会儿,屏幕上就出了星辰的脸,背景是学校实验室,桌上摆着试管。 “娘,青苗,你们好!”星辰笑着挥手,“种子到了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