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毫无诚意。” 杜仁笑道: “陛下,臣觉得这位黎主也是狡诈之徒。他这是虚空卖小国啊。他在卖阮氏的国啊~” 众人哄笑。 总觉得滑稽的很。 …… 李郁起身,拿起指挥棒走到一侧墙壁,指着大幅地图安南所处位置。 高声道 “安南此国国土狭长,南平北险,自古以来都是君王守国门,定都升龙城,他防的是谁?防我们啊!” “北部山高林密,地势险峻。” “历朝历代南下征讨安南,后勤绵长困难,处处遇袭。更有瘴气、毒虫、气候造成大量减员,甚至十倍于战斗减员。” “当初,永乐皇帝设布政使司,结果呢,安南人反抗不绝。短短 20年,永乐皇帝靡费军费,战死军士无数。什么都没得到,到头来一场空。” 众臣脸色严肃,若有所思。 …… 李郁观察众人表情,开口道: “以史为鉴,我朝的对外战略当立足 2个字——务实。” “数千年来,周围番邦皆习惯了厚往薄来,认为上国只求名,不求实,并且轻易不干涉藩属之内务。” “时代变了,帝国要以更灵活的态度对待这些藩属国。要钱,还要干涉,要积极扶持其内部不同派系。 “铁桶一块的藩属国,不是好藩属。殷鉴在前,教育惨痛啊。” “现在的安南,就很好。” 众人又笑了。 李郁继续讲道: “阮氏和黎氏,不相上下,你争我斗。帝国才能四两拨千斤,用最少的军队维持安南的平衡。” “寡人决议,以安南为例,走出帝国重整藩属国的第一步。” …… 范京激动,起身道: “陛下,臣建议,先弱之后吞之。永乐做不了的事,陛下可以做成。” 李郁摆摆手: “范爱卿,你的想法很好。但你要考虑吞并后的成本,安抚百姓,设置州县,驻扎军队,至少 100年都是亏本买卖。只有投入,没有回报,撑不起啊。” “帝国崛起之路,绝不能背负累赘。” 范京讪讪坐下。 胡雪余拱手: “陛下的意思可是,我朝打强扶弱,维持安南内部的适度争斗,同时小股驻军,且驻军之军费由安南人承担?” “国丈正解。”李郁指着一处,“这里,金兰湾。” …… 得知天兵要匡扶正义。 安南国王黎维祁欣喜若狂,一再磕头,哭的不得自己。 而一旁的阮氏使者却是一脸死灰,敢怒不敢言。 吴朝不愧是文明帝国,不杀之,也不虐之,依旧派骑兵护送这名使者归国,让他回去将消息送回升龙城告知阮氏三兄弟—— 天兵,要来了。 准备开仗吧! 这种堪称狂妄的战略自信,让阮氏的使者心慌的一匹。 他一路快马加鞭,翻山越岭,腾云驾雾,抢时间赶回升龙城,奄奄一息的拿出上国的战书——诸君,准备死战吧。 那个挥之不去的噩梦,又来了。 …… 吴皇宫,气氛轻松。 “陛下,黎维祁又赋诗一首。” “放那吧。” 这已经是第 7首颂诗了,字里行间,从各个角度夸赞吴皇。 翻译成最粗俗的语言就是: 爹,棒。 爹,伟大。 爹,我爱你。 爹,求求你赶紧发兵吧。 安南,是儒家圈的优秀子弟。 黎维祁的儒学素养不错,赋诗中规中矩,虽无李杜之才,但做个举人问题不大。 …… 海军部,紧锣密鼓地筹划对金兰湾的行动。 卫戍舰队将出动 5艘主力战舰,加入南洋舰队一道参与此行动。 远征海外,后勤补给很关键。 粮食可以在当地筹集,但其余物资皆需依赖国内。 陛下批准,从兰芳坤甸港、广州港开设去往金兰湾的两条补给航线。 金兰湾,意义重大。 将是帝国在南海区域的第一大港,由海军和陆军共驻,殖民地保护神第 4军团又多一处防区。 一道道命令从苏州府发出。 分别发往广州、兰芳坤甸、大员府城、爪哇巴达维亚,采用通信塔和双桅快船相结合的送信模式。 …… 安南都城,升龙城。 一队队身穿藤甲的士兵押送黎朝犯人至此,挥刀砍下。 红河里飘满尸体,最终冲入北部湾。 2天前, 使者从苏州府赶到升龙城,带回了吴朝要出兵干涉的消息。 西山军统帅阮文岳一夜辗转未眠,压力山大。 所有人如鲠在喉,既恨又怕。 最终, 阮氏三兄弟决定,打! 将西山军集结到北方,依托天然关隘,抵御吴军。 同时,阮文惠率一支 2000人的偏师在密林中袭击吴军粮道。 安南人对于如何抵抗天兵很有经验,口口相传。因为除了宋,其余朝代都主动征讨过安南。 …… 阮氏三兄弟发誓要痛击吴军,打疼吴军。 让吴朝知道安南个是刺猬,没什么肉,就是刺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