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江北省省会?巨大的争议。 省会之争,对于苏皖两省百姓意义重大。 扬州,淮安、安庆、徐州都认为自己有资格当省会,理由都很充分。 四大盐商为了扬州父老出资 50万两修缮城中道路,又多方活动争取名分,反而招致了黄文运的更加反感。 最终, 黄文运独自扛下了这颗雷。 他力排众议把省会定在了淮安府。我乃江西人也,不是你们老乡,不惯着你们那一套。 其余 3府骂骂咧咧。 扬州府尤其不爽。 …… 黄文运的个人能力是很强的,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水患最严重的 7个县拉出来合并,搞了一个新淮安府。 此举意在防止内部扯皮。 地域之争? 老子先在名义上给你们的地域沟壑给抹平了。 他告诉江北省的文武、巨商、地方人士: “日后没什么苏皖之区分,也不存在厚此薄彼。治黄河就一个原则,怎么对怎么来,怎么损失小怎么来,江北省一盘棋。” “黄河、淮河的干流支流途经之县, 3丁抽 1。朝廷要一举解决黄河水患,让江北成为人间天堂,沃野千里,亿万良田。” “这不算徭役,而是为子孙后代。” “挖河的粮食由官府提供,百姓们自带工具,自己出力。” “公告上给我写清楚,本抚亲自坐镇省城,江北省知县以上官吏的家眷都搬到淮安来。如果黄河崩,大家一起游水。本抚是江西九江人,打小会游泳。” 众人噤若寒蝉,纷纷领命。 …… 江北省落地,引起了许多人蠢蠢欲动。 江宁看皖南,越看越顺眼。 皖南看江宁,越看越爱慕。 他们四处活动希望合并。 酒楼茶肆、街头巷尾天天议论,舆论搞的很大。 太平府、宁国府、池州府、徽州府、广德州所有官民,一致拥护江宁做省会。 大哥必须是江宁,江宁必须是大哥。 马鞍山人最得意,他们早就被吴廷划给了江宁府下为一县,马鞍山人就是江宁人。如今,坐看风云。 …… 根据市井的小道消息,陛下准备以苏松两府为主体建京畿府。 所以, 常州府好像很孤独的样子。 于是江宁人搞起了 10万人签名书:请设江南省!或者江宁直隶府! 想把邻居常州府也纳进来。 结果, 签名情愿书刚进入常州府,就被愤怒的常州人拦截,一把火点了。 双方拳脚相对,打的乌烟瘴气。 两地民间关系因此急剧恶化。暂时停止了嫁娶、商业、游历。 听闻此事的黄文运,感慨: 江南人还是吃的太饱了。 把这帮扯淡的人统统拉来江北挖两天河,就没心思搞这些无聊的玩意了。 …… 挖河! 成了江北省两代人的噩梦。 好在新官府还算仁慈,一天两顿,一干一稀,初一十五会有点油星子。 宣传署倾巢出动,常驻江北,还调来了 400名说书先生。 宣传重点有两条: 一,挖河利国利民利已。 二,为了子孙。 实际上,江北百姓也都知道水灾猛于虎。 3丁抽 1,专一挖河的话,动员阻力不算大。 这让黄文运也松了一口气。 他原本的预案是,不从之家,流放南洋。不从之县,辟为泄洪区。 现在看来,自己不必做酷吏。 做好后勤就够了。 他这个巡抚实际上就两件事,一,督耕。二,治河。 好在分田落下了尘埃,民间普遍拥护新官府。如果黄河不泛滥, 30亩地的家庭绝对可以过上可以的日子。 只不过挖河工程巨大。 3年之内,江北是看不见曙光的。 …… 吴皇宫。 三名番邦使者尴尬的站在殿内。 他们分别代表流球王国、安南王国、高丽王国前来朝拜,送上了很寒酸的贡品,企图赚取上百倍乃至上千倍的回报。 陛下冷漠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告诉寡人,什么是藩属国?什么是上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