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两名赤膊鼓手拼命擂鼓,周围站立的士兵皆感觉心脏被鼓声震动。 前线,八旗军官们举起佩刀。 高呼: “杀,杀啊。” 乌泱泱的步兵持盾举刀,冲向烟尘滚滚的东陵城墙。 他们冲过狭窄河道之上的三孔三路桥进入东陵,开始冲击第一道巨木壁垒。 一方攀爬,一方用长矛戳杀。 就在此时,炮声都停了。 清军不再开炮是怕误伤自己人,技术上也做不到(距离、直瞄)。 吴军布置在高处的重炮,也诡异的停了,原因不明。 弘响面露喜色: “会不会是他们缺炮弹了?” …… 守卫在孝陵的俩名陆战队士兵聊天。 “什么情况?” “不清楚,不过有侯爷在上面,想来有他的道理。” 旁边一名陆军准尉忍不住了,主动向缺乏战场经验的同行解释道: “这叫大炮上刺刀,把宝贵的火药炮弹留到最后一刻,贴着敌人的脸轰。是我们给侯爷的建议~” “还是你们老陆,牛!” “这算什么,本少尉当年在江宁城下随陛下狙击京营火器营就这么干的。老陆不玩虚的,就爱大炮上刺刀。” …… 圆滚滚的巨木喷满鲜血,攀爬的八旗兵都无处下手。 乌合之众们已经疯了,举着长矛见人就戳,露头就戳。 屠宰场。 一刻钟左右。 南侧和东侧的第一道壁垒皆告破。 发了疯的八旗重甲兵开始攀爬第二道壁垒,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感觉。 不过, 第二道壁垒的巨木比第一道高出了 4寸,攀爬难度略有增加,但也还好。 不到 2刻钟, 第二道壁垒再次沦陷。 乌合之众们或死于八旗兵刀下,或死于第三道的督战队。 一群丧心病狂的民夫包衣被吓破了胆子,试图进入孝陵防线寻求正规军庇护,被毫不留情的当场枪杀。 …… 昌瑞山顶,施令洋俯瞰战场。 他发现相比南面之敌,东面之敌距离更近,距离景陵已不足 1里。 这和东陵城墙的形状有关,整体呈现一个狭长的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 “开炮,只打一轮。” “给南面的这帮乌合之众一点信心。” 施令洋可以说出心里话。 炮手们也不会和底下的乌合之众共情,哪怕曾经有过并肩作战只友谊。 士官学校内,课堂上对学员一再强调: “帝国陆军是纪律的集合,是暴力的巅峰,是科学的武装。纯洁,高于一切!” 很显然, 辽东军团不是同类。 一轮重炮让疯狂进攻的八旗兵稍微收敛,攻击微微迟滞。区区四五颗炮弹杀伤有限,主要是一种心理上的影响。 战场之上,人人都怕炮。 清军尤怕~ …… 宁远知州袁常在也注意到了昌瑞山顶的炮阵地,不知为何,他又想起了乃祖宁远城旧事。 总觉得杀声震天里藏着可怕的阴谋。 后背冷汗止不住。 突然, 一骑飞奔而来,在马背之上高呼: “将军有令,宁远之兵绕道背后袭击昌瑞山。如能拿下吴军炮阵,袁大人当首功。” “嗻。” 袁常在不再多想,领着麾下之骑兵一溜烟离开了主力。 …… 整个战场的兵力调动,施令洋一览无余。 清军估计在 3万左右。 他几乎可以断定盛京城中已无一兵一卒,甚至成年男丁都没有几个。 所有能拿起刀枪的旗丁都在这里! 所有的压力都给到了自己!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手臂微微发抖。 “父帅,怎么了?” “仁儿,今日之战你全程参与,过程务必要牢记在心。日后家族传承在你肩。” 施家传爵首选健壮且冷静之男丁,尤重继承人的兵事和胆量。 很好的传承了福建人爱拼才会赢的理念。 …… “你再披一层甲,准备迎战那股偷袭之敌。” “孩儿遵命。” “父帅放心。” 十六岁的施秉仁长的高大健壮,腰插短铳、佩剑,再次检查手里那杆被锯短了三分之一的燧发枪。 望着山脚下逐渐靠近的骑兵,跃跃欲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