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5名慈眉善目的军医官手持长柄黄铜勺子给士兵们倒酒。 吴国的中医理论认为: 喝酒,属于医疗范畴。 毕竟米都能入药,酒就更加能了。 酒,乃粮食之精华。 高浓度酒精倒入水缸搅拌一下,当着面明目张胆的兑水,不需要掩饰。 士兵们三五成群,一口烟一口酒,再聊聊关于女人的话题,已然是战场上的极致享受。 …… 湘西之战,注定是载入吴军史册的一场战争。 次日午时, 大军终于赶到麻阳城东,布阵扎营。 参谋们举着千里镜瞭望敌情。 辰水,在麻阳城这里拐了一个大弯。 雾气中,城墙上的旗帜隐约可见。 参谋们现场绘图,拟定方略。 “麻阳城地形类似半岛,其北、西两侧皆为辰水,南面是大片丘陵,所以我军只能从东面发起进攻。” “但,南面的丘陵山地里有数目不详的敌人武装埋伏。他们极有可能在我军攻城时从背后或者侧翼发起进攻。” 上尉频频点头。 如果他是敌人,也会这样做。 …… “我们认为应该先攻打麻阳,同时留出足够的预备队,警戒南侧丘陵和背后。” 话音未落~ 河面传来喧嚣。 枪声随即响起。 上尉冲出帐篷,见士兵们对着北侧河面枪炮齐鸣。 2艘小船中弹倾覆。 起伏的水面似有敌人身影,不久后顺水而下,不知死活。 上尉笑着对跟着出来的参谋说道: “补充一下,北侧水面也要防。” 参谋们无奈,集体苦笑。 1个时辰后,终于拿出了周密方案。 …… 麻阳城内, 粗壮的曾氏老五披甲站在城头,身边的2名少年是曾氏老十、老十一。 “五哥,吴贼识破了我们的伏兵?” “肯定的。所以他们在侧翼构筑工事。” 曾老五的脸色很不好,意识到袭击计划破产了。 山林里的2000伏兵怕是白蹲了。 “老太君来了。” 曾氏兄弟的70余老母,拄着拐杖走上城头。 “娘,你怎么来了?” “老身不放心,上来瞧瞧。” 曾氏这位老太君出身于土司家族,年轻时也是收过租、打过猎、见过血的狠角。 …… “这股子贼兵不简单呐,几千兵丁竟然穿一模一样的鲜亮衣裳,脚下还有皮靴。这、这得花多少银子?” “娘说的是。” 老太君的脸上布满忧虑。 湘西物资匮乏,哪怕是极盛时期的彭氏土司也做不到这般阔气。 她望着天空,默默祈祷老天爷能保佑麻阳城。 …… 她不会知道: 一套吴军红黑军服,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包含武装带的采购价是20两。 冬季大衣、防寒护耳帽、棉手套三件套另算,采购价是12两。 江南纺织厂是吴廷军需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继车间普及了蒸汽机之后,他们承接军服的毛利润由3成涨到了4成。 规模和效率都可以降低成本。 例如染色环节,例如铜扣冲压环节。 …… 股东们还发现, 厂里将那些撒克逊人的最新式纺纱织布机械加以改进,以适应蒸汽机效率后,产量惊人,除了织出来的棉线粗糙些,其他没毛病。 吴国没有知识产权,股东们给厂里的技术工人开出花红,仿造成功有赏银,升级工艺有赏银。 有了样品,就不要再买了。 自己造,更香。 导致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一些普通纺织工人被工厂主们无情裁减。 而技术工人的月薪水涨船高。 好在吴国境内, 纺织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被裁减的工人倒也不伤心,换一家继续打工。 …… 值得注意的是, 江南地区手艺一流的绣工、染工、织工是不会进厂的,他(她)们给自己干,挣钱更多。 大多是三流从业者才会进厂,甚至有些人仅仅懂个皮毛。 前者供应富人,定位高价私人定制。 后者供应社会大众,定位低廉工业品。 随着吴国纺织业高速发展,对于棉花的需求量大幅增长,唯一供应商撒克逊东印度公司对此又喜又忧。 喜的是巨额利润。 忧的是运力不够,棉花这种玩意太占体积。 …… 于是, 在一道高达2000英镑的总督签名巨额悬赏令下,一种新式轧花机器在加尔各答提前问世,年轻的花旗修理工惠特尼错过了名载史册的机会。 新式轧花机处理原棉的效率提高了10倍,大幅度降低了人工成本。 种植园将原棉粗加工,去掉棉花籽后再装船,节约了船舱,又降低了运费。 一正一反,利润暴增,东印度公司欣喜若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