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在大巫师的见证下,众首领立誓: 若吴军进攻,各部接受盟主统一指挥,出兵支援,绝不食言。 湘西地区,重视誓言~尤其是这种集体重誓。 背叛誓言的后果很严重,活不了,所有人都会找机会弄死你。 大巫师也会用蛊隔空取人性命。 …… “老六回来了吗?” “没有。” 曾涤神情黯然,看来凶多吉少。 如今身边只剩下老五、老九、还有老十老十一这两个稚气未脱的少年。 想到这里, 他的三角眼里就喷出寒芒,发誓要吴军血债血偿。 表面上看, 曾涤拼命奔走捏塑湘西防线,是为清廷出力。 但实际上所有人都明白,这里有个前提——自治。 为自己打拼,才有这么大的干劲。 凤凰土司没有儿子,所以土司这一脉日后肯定传给外孙。 曾氏,就是未来的湘西王。 …… 曾涤是工部主事出身,他一眼就盯上了“臼炮”, 铸造工艺、发射流程写的很详细,末尾署名是——工部侍郎何国宗。 此人是乾隆年间唯二的弹道学专家,曾带团队亲赴金川指挥臼炮。 另一人是为宫廷效力的弗朗机传教士。 但, 曾涤在工部的人缘不好,和上司何国宗平日来往很少。 不过他还是写了一封书信希望得到上司的指点,臼炮的关键不在于仿制,而在于搞懂奇怪的抛物线弹道~ 整个湘西地区笼罩在紧张气氛当中。 许多人对着铅灰的天空, 默默祈祷: 冬季赶紧到来,赶紧降雪,降大雪。 …… 八百里洞庭湖,寒风凛冽。 清军水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转移。 作为第一大淡水湖,此时洞庭湖的面积还未曾萎缩,浩渺无边,一望无际。 也正是因为湖面足够大, 清军水师才躲过了覆灭。 随着湖广战局尘埃逐渐落下,吴军水师集中兵力进驻岳州。 之后, 以地狱号为先锋,驶入洞庭湖寻找清军水师决战。 …… 总兵王霖的嘴角几个大泡,满脸忧虑。 站在船头,默默瞭望。 “大哥,咱们的粮食最多还能支撑20天。” “省着点吃,傍晚下锚后派人打渔。” “嗻。” 每隔2天,王霖就率领船队转移一次。 转移路线没有规律,事先也不告诉任何下属。 如此机警,是为了躲避吴军战舰搜捕。 避战! …… 大半个月前, 王霖就派人去接洽吴军,商谈投降条件。 林淮生一口拒绝,还冷脸告诉来使: “洞庭湖水师无条件投降,可保官兵性命,上岸后亦可保留个人财物。” 此时, 吴军兵锋尚未进入湖南境内。 王霖气的七窍生烟,愤怒无比。大骂吴贼欺人太甚~ 自古以来, 哪儿有如此对待主动投降之人的?就不怕后来者心寒吗? …… 实际上,持有相同想法的吴廷官吏很多。 但陛下执意“苛刻待降“,所以无人敢劝阻。 刚起兵时, 吴国吸纳了一批纳了投名状的降官。 后来打广东。 “苛刻待降”的态度就比较明显了,少有当地的投降官员得到任用。 如今打湖广,甚至懒得掩饰。 不装了,寡人摊牌了。 投降也不会给你官做,但是寡人可以保证你全部身家性命。 你尽可以恼羞成怒,关上门顽抗。 大不了, 寡人的大军多费些火药,多花点时间。 …… 正治,是妥协的艺术。 不过, 妥协到什么程度,一来看双方的实力对比,二来看未来的定位。 李郁审时度势, 认为允许前清官绅放下武器归乡做富家翁的选择,妥协程度正正好。 再多让步, 不可能了。 …… 如果让大批前官绅进入吴廷,以后自己深入推行“工商主义、殖民主义”阻力会大如泰山。 保守旧人一定会大肆结盟,反对,反扑。 这很可怕。 比遭遇敌国的20万大军入侵还要可怕。 即使自己赢了,也会在自己的儿子手里输掉。 这是一个惯性问题~ 解决内部问题,永远比解决外部问题困难100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