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好似后面有鬼在追赶。 接任知县赵庄文挥舞右手送别,一改之前不情不愿,脸上竟露出了诡异的微笑。 他手持湖广总督书信接任沅陵知县。 原知县看了,差点激动的给他磕头。 来了个替死鬼~ 自己解套了。 简直就是喜从天降! 他拉着赵庄文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以最快速度完成了交割。 亏空怎么办? 知县主动留下了这些年敛的7成财产填坑。 赵庄文一言不发,一脸悲愤。 念叨着: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给前任出具了一份证明,走完了合法的官面程序。 …… 辰州知府死了。 因为“诽谤”长沙焚城,被巡抚大人一纸命令咔嚓了。 湘西属于巡抚曾涤的基本盘。 不过, 曾大人的行踪如今成了谜团。 坊间传闻, 曾大人败了,投鄱阳湖自尽了。 总之, 人心惶惶。 如果曾大人回不来的话,湘西就无主了。 …… 赵庄文从后衙转出时,已经是官袍整齐、表情肃穆。 班头一看就知道坏了,这是位好演员~ 果然, 城中很快贴出了安民告示: 首先,安抚百姓,战局虽然危急,但巡抚大人无恙。 然后,开仓放粮! 想做事,手底下就得有人。 追随赵庄文从武昌城逃出来的一开始有5000人,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陆续变少。 战损、掉队、病亡、失踪、潜逃离队~ 到沅陵县时仅剩下300人。 这些人就是最坚定的班底。 …… 曾涤在长沙时,勒令各州县给他老家押运粮草饷银,布局决战湘西。 足见其老辣~ 沅江,是湘西的大动脉。 称呼其为湘西人的母亲河,一点不夸张。 从洞庭湖进入沅江溯流而上,可以抵达湘西各地。 而沅陵县恰好就在沅江之畔,是转运粮食的必经之路。 赵庄文匆匆查看全城,发现存粮颇多。 粗粗估算, 至少有12万石各类粮秣。 …… 次日, 乌泱泱的百姓聚集到官仓门口。 说心里话,其实大家是不信的。 自古以来, 哪有官府给小民发粮的道理?白花花的大米发给小民,这不是造大孽吗? 赵庄文未曾穿官袍,穿着粗布长衫。 未曾开口,先作揖。 唬得底下百姓一阵紧张,纷纷下跪磕头。 天底下, 哪儿有老爷给小民作揖的道理啊。 …… “乡亲们,天下到处都在打仗,我们湖南也在打仗。外边乱了。” 这一句开场白, 议论声嗡嗡, 在这个靠车马送信的年代,普通百姓不可能知道50里外发生了什么。 就算在李郁穿越前的那个时代,断了网络和电视,大家也一样是聋子瞎子。 赵庄文声音洪亮: “我赵某人深知百姓之艰辛,大家的米缸内怕是没几瓢粮了吧?战火马上烧到湘西,不管谁打赢,这些粮食都是战利品。今日,我豁出去,先把这些粮都分了。” “来人!” “打开官仓,放粮。” “每人一袋!” …… 沅陵县衙属官瞬间炸了。 纷纷阻止: “不可!” 然而,武力就是乱世说话的资本。 赵知县的班底可是经历过大场面的,见有人阻止,齐刷刷的举起火枪。 瞬间就镇住了场面。 百姓们排队进入粮仓取粮。 不知是谁带头,路过赵庄文时磕了一个头。 后面的人有样学样。 沅陵县官仓,很快被搬空。 聚集而来的百姓越来越多,他们跟着赵知县去城外,继续搬码头上的粮食。 …… “大胆,此乃奉巡抚之令转运麻阳的军粮。谁敢私分?” 船队的押运官吏,立马跳了出来。 赵庄文低声吩咐: “开枪。” 砰砰砰~ 阻拦者中枪坠河,其余人吓的跪地求饶。 赵庄文站到高处,厉声喝道: “民生涂炭,百姓饥馑。本官豁出去不当这个知县,也要对得起老天爷。” “苍天在上。” “日后若有任何罪过,我赵庄文一人承担。” “分粮!” …… 躲在人群里、打扮丝毫不起眼的曾涤目睹了全过程。 只能咬牙切齿,不敢出头。 他丢掉了所有军队,几乎是只身逃回来,惶惶如丧家之犬,哪儿敢现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