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虎头山, 4军团在场的众人沉默,但不死心。 他们围着2门12磅长炮,展开了头脑风暴。 步兵少尉顾一刀询问: “炮口仰角还可以加吗?” “12度,已经是极限了。” “药包呢?” “标准用量,2.5磅火药。” “增加到4磅会炸膛吗?” …… 炮兵中尉沉默了一秒, 随即认可了这个方案! 铸造优良的灰口铁炮,确实能承受更大的膛压不至于炸膛。 当然。 会严重损害火炮的使用寿命。 但第4军团,从来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 火炮哪有人金贵, 命自己的,炮是陛下的。坏了就报损,找陆军部再要嘛。 这个时候, 所有人才意识到,先进武器未必都是优点,也会有缺点。 加装了燧发机的火炮若是炸膛,炮手必死。 老式火炮,可以加长引线点燃,炮手更安全。 …… 轰, 巨大的后坐力下,炮车后退~ 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望着那个小黑点消失在视野中。 观察哨的镜头里, 望见砚山山腰, 一处草皮炸开,灰尘腾起。 大声说道: “至少还差50丈。” 连续3次大装药轰击,结果都差不多。 “唉~” 众人泄气,垂头丧气。 连续多次超标装药轰击没炸膛,从侧面说明了吴军装备的火炮质量卓异,冶金技术和机加工技术再攀高峰。 工业系统,有一大批学徒成功出师。 他们掌握了工艺流程的各项数据,实践经验更是丰富。 …… 砚山主寨, 清军士气再次上涨2个点。 良顺不敢怠慢,指挥手下兵丁在山坡山腰上洒铁蒺藜、安竹刺。 竭尽所能的给吴军仰攻制造麻烦~ 襄阳城送来了几百个石灰坛、2000两金子,还有500名火绳枪兵,50个女子~ 镇守襄阳的察哈尔总管哲勇,甚至手书一封: 良顺弟亲启, 弟当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砚山。 砚山是关键。 砚山沦陷,则襄阳沦陷。 切切~ …… 清军咬牙四处固防,吴军咬牙研究增程。 小商贩、小手工业者家庭出身的士兵很少有文盲,读过书,但不多。 这些人虽然不懂数理,但一旦接触,领会速度远超文盲。 1名新炮手询问上司: “大人,是不是射角越大,炮弹就打的越远。” 准尉点头: “是。” “那我们把火炮垫高,行不行?” 准尉愣了一下,狂喜。 立马召集众人协助,挥舞工兵铲构造一个斜坡。 然后, 借助斜坡坡度,让射角达到了20度。 再次装填完毕, 所有人立马溜到障碍后,望着一脸悲愤的炮手泄愤般猛地一拉燧发机绳! 轰~ 准尉第一个举起千里镜,死死的盯着砚山军寨那些忙碌的辫子兵。 …… 此时, 一名清军炮手,刚拆开木桶。 将里面的火药用瓢取出,分发给周围的火绳枪手。 粉末火药很容易受潮,受潮就会损失推动力,所以清军都是在临战前才许拆开分发。 突然, 有人听到奇怪的呼啸声。 刚一抬头, 一个巨大的黑点已到眼前。 轰, 火药殉爆。 一团黑烟直冲云霄~ 虎头山顶,吴军集体爆发出狂热的欢呼。 …… 良顺一会抬头看天,一会低头看爆燃现场。 这发炮弹造成了麾下绿营兵3人当场死亡,2人重伤,还有5人轻伤。 他无法理解, 这是什么道理? 难道, 贼酋真的会妖术? 妖术可不得了,比铳炮犀利更可怕。 数百双眼睛瞪着良顺,事到如今,大家都想听听主官的意见。 不过, 看样子主官也懵了。 又传来熟悉的凄厉呼啸声,2枚增程炮弹再次光临砚山。 一发落空, 一发打在寨墙上,石屑乱飞。 …… 第4军团意外发掘出了,19世纪花旗国南北战争,北军轰击南方军堡垒的炮击战术。 出乎意料,情理当中。 相比而言, 西方军队打仗更注重硬实力,而东方军队在硬实力之外很喜欢整花活儿。 论阴损, 第4军团遥遥领先。 大半个时辰, 站在临时瞭望塔的炮兵观察哨,目睹了9发炮弹命中砚山清军军寨。 …… 但是, 问题又又又来了。 先不提2门不堪重负的大炮快报废了,谁家正经大炮吃得消这样的高膛压? 然后就是, 对清军可以造成杀伤,但无法达成彻底摧毁砚山军寨的目标。 威力远远不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