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待陛下的身影消失, 侍卫陆舟才走出列,拍拍手掌: “诸位,咱们抓紧时间,太阳落山之前必须拿出一份和平方案。” “要知道,5万大军人吃马嚼长期消耗,可不是个小数目。陛下仁厚,我军文明,没有向地方摊派军费,没有滋扰地方。” “诸位,可切莫辜负了这份难得的好意!” …… 在场众人连声称是。 于是, 会议在友好的气氛下,以极其文明的方式召开。 两边心平气和,轻言细语。 陛下的方案是: 允许客家人在山区开矿,招募不低于1万名客家青壮当兵吃军饷。 允许广府人自主冶铁,简拔100名年轻子弟进入东山文官学校。 …… 陆舟明确告诉在场首领: “客家开矿、广府冶铁并无额外限制,但必须遵守朝廷的工商业相关规定。丑话说在前头,谁要是不按规矩办事,莫怪大兵上门。” 众人纷纷点头, 心想,不就是官府要来分润一股嘛~ 求之不得。 以前开私矿,清廷县衙也拿好处。 但是没承诺,该翻脸时还是照样翻脸。 现在嘛, 只要能合法搞,你们想多拿点也没关系。 …… “大人,我们广府人可否进山开矿?” “大人,我们客家人可否自己冶铁?” 面对这两个疑问, 陆舟笑着摇摇头,表示: “开矿和冶铁必须分离,这是红线,谁要是越线,就是图谋不轨。” 所有人都听懂了。 制约嘛。 也对,自己要是开矿冶金都占了。试问,天下哪个朝廷能放心? 可以理解。 大家是想挣钱,不是想造反。 …… 陆舟又添了一句: “我个人建议你们先商议一下,将开矿地点和冶铁地点尽量靠近一些,尤其是靠近河流。大宗货运离开水运,成本太高。” 在场双方默默对视一眼, 尴尬,别扭。 鹤山县客家首领,曾怀古陡然产生了一个念头, 假如, 客家矿场私自冶铁的话,这帮广府人会第一个去官府告发。 他越想越惊悚,感慨吴廷算计之深沉,只觉后背发冷。 如此安排, 广府人无论是从过往仇恨的因素,还是生意独占的角度,都有充分的动机警惕其他人私自涉足冶铁。 …… 鹤山县团总陈世豪,拱手道: “敢问大人,这100名文官是由我们推选吗?” “陛下有指示,文官体系,逢进必考,开考比例不得低于三比一。所以,你们至少推荐300位族内年轻子弟到广州参加考试。当然,500人,1000人也没关系,最后只录取100人。” 众人眼神交换,懂了。 不用问, 这些名额肯定是在座的各大宗族包揽7成,剩下3成给底下普通宗族子弟分分。 …… 陆舟心中暗赞, 圣明无过陛下,阳谋既出,天下无人能敌。 分名额,宗族首领之间必定会产生矛盾。 日后, 吴廷再稍微放出些风声,宗族内部又会产生些许嫌隙。 这些矛盾嫌隙或许不会太大。 但, 只要出现了, 吴廷就可随时加以利用,将粤西铁板一块变成多块(零碎)铁板。 …… 陆舟暂时只看到了这些, 却没看到陛下的更深算计。 例如,将鹤山籍文官安排到新会县任职,将新会县子弟安排到开平县。 同为广府四邑又如何? 只要在一口锅里抡马勺分肉吃,大家早晚要磕碰。 谁都觉得, 自己碗里的好像肉少了。 …… 至于客家人, 粤北山区贫瘠,许多山甚至没有土层,就是光秃秃的石头山。 在农业社会, 没有田地的日子可想而知。 但是,准许他们开禁,马上能赚到银子,然后再拿银子去买粮买生活用品。 人,有了活路,就不会执着打打杀杀。 这一条准则适用的于绝大部分人。 …… 开矿和冶铁分开, 除了制约制衡之外,还有1项隐藏考虑——让土客两方无法真正脱钩。 钢铁产业的上下游关系,就必须维持最低限度的交道。 久而久之, 大家有可能淡忘仇恨,实现关系的相对正常化。 人,就是这样。 有时候记性很好,1000年还刻骨铭心。 有时候记性很差,20年就忘得一干二净。 …… 土客双方对于界河、界碑的争议很大。 吴廷的方案是, 以西江为界。 西江以北的广府人,全部南迁。西江以南的客家人,全部北迁。 房屋耕地带不走,尽量交换。 但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