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 花县,位于广州郊区。 典型的富庶小城,城内居住的富户如过江之鲫。 一名少尉站在县衙大堂上,对底下鹌鹑般聚集的官吏士绅商贾52人, 高声宣布: “吴军第5军团第2团第6连,奉命进驻花县。” “陛下指示如下,尔等前清官绅能够幡然醒悟投奔文明,这很好。从今往后,只需按照我吴廷的规则做人做事,所有前账一笔购销。吴廷从不翻旧账,但希望诸位能够积极融入,莫要表里不一,首鼠两端。” “万岁,万万岁。” 一群人呼呼啦啦下跪,心中窃喜。 大石头落地了~ …… 然而, 少尉继续说道: “不过,尔等之前多有不轨行为。如此轻轻揭过,怕尔等不长记性。所以,所有人需缴纳一份悔过银,根据官阶和身家而定,最高档3000两,最低档300两。陛下有指示,诸位自己斟酌自己交,量力而行,量罪而定。” 众人连忙拱手称是。 破财消灾,很能接受的~ …… 少尉离开时, 突然皱眉: “诸位的辫子?” “哦哦哦。” 一群人焕然大悟,到处找剪刀。 地上很快多了几十根辫子。 少尉这才微笑离开。 …… 李郁亲自拟定的规矩: 对于抵抗之城池,破城后清算所有官绅商贾,不问是否有参与,一概破家。 凡主动开门投诚之城池,对原有官绅商贾不做清算,罪责亦不前溯。 不杀人,不抄家。 交纳一笔悔过银就可以安心做富家翁。 但, 原先官职要视个人表现而重新选定,未必能入仕。 消息传开, 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居然还有这么玩的? …… 这里面很复杂, 李郁在试水“退出机制”。 帝国需要一个安全的“退出机制”,否则有些事改变不了根子。 在瓦解敌方城池意志和维持己方正治健康,这2者之间,尽量寻求一个相对合理的平衡点。 无痛下城自然是极好的。 长此以往, 会对清廷威信造成毁灭性打击,也减轻了战争消耗。 但是, 这帮人如果剪了辫子换身官袍,摇身一变就成了吴国的命官。 到头来, 衙署就换了块牌匾,其他啥都没变。 万千将士血,迎来旧河山? 李郁不可能接受,宁愿挨个攻城,杀的昏天暗地。 …… 对于这帮虫豸, 他可以小小让步,甚至打造个把榜样做给后来人看。 比如说, 四会县衙的主簿交出了一份5000余字的悔过书,深刻剖析自己的过错。 同时, 将全部身家上交。 1个月后,此人被任命为潮州知府。 但在上岗前, 需先去苏州东山文官学校接受再教育半年,且家眷需迁居苏州府。 后面, 不少人有样学样。 但,效果终究是差了许多。 …… 惠州知府陈嘉林,妄图以麻痹计策拖延时间,且获得了绿营惠州协副将支持。 然而, 吴廷的“退出机制”传到惠州府城,引起了连锁反应。 原本摇摆不定的士绅们,选择倒向吴廷。 死扛下去, 无论守得住,守不住,大家轻则元气大伤,重则身死族灭。 在这种情况下, 原本就和吴廷暗戳戳保持联系的惠州府同知联络了很多盟友,说服了惠州绿营大部分军官。 毕竟, 吴军随时兵临城下,大家都显得很通情达理。 …… 3日后, 当奉命前来接收的吴军1个营抵达城外,竖起军旗。 这帮人立马打开城门放下吊桥。 知府陈嘉林破口大骂,然后大哭着爬上垛口想跳城尽忠,却被一旁急于悔过的惠州协副将揪着官袍,死死摁在城砖上。 耳边只听得, 那厮对城下吴军大声吼道: “弟兄们快上来啊,本官抓住了知府,本官要反正。” 次日, 俩人五花大绑押至闹市,陪绑的还有几十号男丁。 出于谨慎, 吴军将惠州城内的部分“中立派”也打成了死囚。 这里面有冤枉的。 但是, 既然他们没有参与同知的里应外合计划,也没有在那封“效忠书”上签字画押,那就不算太冤枉。 全城那么多士绅商贾都按了手印,就你们一小撮想置身事外? …… 庶民可以中立,官绅没有资格中立。 选边站,可能死亡。 骑墙派,不得好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