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郁的最后一句话,几乎是嘶吼着骂出来的。 效果惊人,如同霹雳。 万余听众表情复杂,愤怒、反思、仇恨、沉默~ 李郁见火候已到,决定赶紧把人扔下乡,趁热打铁。 “按照顺序,奉贤县、金山县、娄县的去那边,领取官帽、兵器,现在就回村。有军队护送。” 呼啦啦,站起来一群人。 李家军在苏州城发现了一处仓库,有两万顶积灰的老旧红缨帽,绝大多数是绿营凉帽,少数是低品阶官帽。 主要是太占体积,劈了烧火都嫌弃冒黑烟。 今日正好清库存! 如此做法看似荒诞,实则是充分考虑了大清国情的。 戴李家军的军帽? 百姓谁认识呐,只当是唱戏的来了。 红缨帽就不一样了,瞧着就很正规,血脉压制。 戴上之后,这帮人明显自信多了。 再挂上一柄刀剑傍身,极少部分表现的特别优秀积极的,额外赐火绳枪一杆。 每人领酱油冷饭团5个,路上吃。 李郁做事,就是这么的细致。 …… “常熟县、昭文县、太仓州的去那边。” “吴江县,震泽县,太湖厅的去这边。” “江阴县,无锡县,长洲县的~” 黑压压的人群,越来越少,一波波的被分走了。 兀思买的骑兵团,全部被撒了出去,护送这帮人归乡。 一则是引路,二则是撑腰,三则是落实到细处。 常熟县,虞山村。 赵老太爷在躺椅上午睡,人老了精力不济。 这种梅雨天气,不冷不热,雨丝飘着,正适合睡觉。 还有个丫鬟拿着扇子,帮着驱赶蚊虫。 突然,儿子气急败坏冲进来: “爹,不好了。” “混账,如此莽撞,一点不像我,咱老赵家是书香门第,你要沉稳。” “孙憨牛和刘有钱那俩夯货回来了!” “当了逃兵?” “不是,是发达了。带着大兵进村了。” …… 赵老太爷,嗖的从躺椅窜起来。 “快,府里的女眷都藏起来,把脸抹黑。” “敲锣,去村口迎接大兵,杀猪杀鸡。” 说罢一溜烟的跑了出去,看着一点都不沉稳。 村口,孙憨牛和刘有钱把斗笠和蓑衣都取下了。 把珍藏的红缨帽拿出来,扣在脑门上,又把刀剑明晃晃的亮出来,摆出了衣锦还乡的姿态。 转头对着骑兵队长,恭敬的问道: “咱们进村吗?” “嗯,按照路上说的,大胆点。” “是,是。” 当当当,赵老太爷亲自敲锣,村口聚拢的人越来越多。 都惊讶、困惑的看着两个陌生的“乡亲”。 有妇人小声议论道: “这俩光棍咋抖起来了?当衙役啦?” “不像。” 村子里最有文化的私塾先生,表情凝重。 他发现刘有钱的红缨帽制式很不一般,虽然陈旧,但帽顶珠子是仿镂金材质的,正经的8品顶戴。 …… 赵老太爷一溜烟跑了过去: “上差,请进屋歇息。” 骑兵队长眼皮都不夹一下。 孙憨牛嘴笨,刘有钱嘴皮子利索,所以他来讲。 他摘下凉帽,抓了抓头皮,又小心的戴好。 “从今往后,虞山村设村公所,鄙人和憨牛兄就是本村的联络官。” “你们就当是以前的甲长粮长吧,意思差不多。” “这有些规矩,以后就得变一变了。” 一员骑兵翻身下马,掏出油纸布包着的几张告示。 贴在了赵家祠堂屋檐下,淋不到雨。 赵老太爷嘴张了张,终究是没敢开口阻止。 只听得这员骑兵,大声的朗读了一遍告示内容。 顿时头晕目眩,雍正年的一体纳粮,又来了,还是变本加厉的。 刘有钱心中痛快无比,衣锦还乡,衣锦还乡呐。 厉声喝道: “这是大军的军令,谁敢违抗,就要砍头。包括你,小赵,听见没有?” “是,是。” 村人目瞪口呆, 赵老太爷,混成小赵了。 虞山村的上层结构,怕是要迎来一次洗牌了。 …… 刘有钱突然伸出胳膊,搭在赵老太爷肩膀上。 问道: “伱家有多少亩地?” “200,不,121亩地。” “小赵,你这么不老实。那就甭怪爷手辣哦,你把121亩地指出来,其他的地我立刻没收,无主田嘛,分给全村人佃,只收以前的一半佃租。” 哗,赵老太爷汗浆雨下,村人眼睛亮晶晶。 “刘爷,小赵我老糊涂了,刚想了一下,好像不是这个数,走走,到家里再合计合计?” 眼看着火候差不多了。 刘有钱指着骑兵队说道: “喂马,准备干粮,大军很忙,没空耽搁。” “是,是。” 各村的村公所联络官,还有护送的骑兵数百人半个时辰后离开了虞山村。 虞山村的人开了眼界,对于刘有钱、孙憨牛的话充满了敬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