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刚才各位同志讲的情况,我听了,心里很沉重,也很不是滋味。” 郑国栋开始发话。 所有人正襟危坐,等待大佬拍板。 “刘萍同志、孙大年同志、嵩山路的同志讲的这些事,是事实,是老百姓每天都在经历的尴尬、不便,甚至是痛苦和屈辱。” “这些事,发生在我们社会主义的新城市里,发生在我们这些人民公仆的眼皮子底下,这正常吗?这合理吗?我们对得起‘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吗?” 这番话说的很慢。 这就是领导讲话的艺术,让每一个字都敲在与会者的心上: “钱进同志和他们建筑大队的队员们,觉悟很高。他们看到了问题,并且主动请缨,愿意放下个人利益,义务为老百姓解决这些痛点、难点。”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最朴素、最真诚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的体现,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一课!” 郑国栋的目光转向韩兆新,语气带着征询:“兆新同志,我认为,钱进同志提的这个方案,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是真正抓住了当前城市民生改善的一个关键环节,是雪中送炭的行为。” “我想老百姓需要的,就是这种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改变。” “这种‘贴地气’的工程它意义重大,它解决的不仅仅是做饭和上厕所的物理空间问题,更是老百姓的尊严问题、安全感问题、幸福感问题!” 韩兆新沉默的点头。 此时郑国栋端起了茶杯。 他的发言结束了,给自己的搭档留了点空间来发挥。 韩兆新接过话头说:“没错,从‘有地方住’,到‘住得方便’、‘住得有尊严’,这就是从‘安居’向‘乐居’迈出的关键一步。” “这项工作,我们必须全力支持!” 各部门负责人没什么好说的了,只能开始收拾笔记本准备支持工作。 结果韩兆新的话锋陡然一转:“但是!” 这个“但是”,又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咋回事? 还峰回路转上了? “工钱的事,我不同意!”韩兆新摆摆手。 “建筑工人同志们觉悟高,想无私奉献,这很好,但政府不能让朴实的劳动者白白流汗,这是我们的原则,也是底线。” “我年轻时候是做过建筑工的,知道这份工作不容易,风里来雨里去、爬高上低,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挣的是实实在在的血汗钱。” “他们也有父母要赡养,有妻儿要抚养,让他们义务劳动不像话,或者说一次两次可以,长期坚持那不现实也不公平!这不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他试探的看向郑国栋:“国栋同志,我建议所有参与此项‘安居升级’民生工程的建筑大队队员,市财政必须保障他们的基本收入。” “考虑到当前财政压力和工程的特殊性,工资标准可以适当调整,按正常国企单位建筑工人日工资的五成发放,也就是半薪。” “这不是市场化的报酬,这是对他们付出劳动的基本尊重和必要保障!这钱咱们市里再困难,也要挤出来。” “材料费由市府牵头,城建、房管、财政几家协调,统一规划、统一采购、统一调配。专款专用,账目公开,接受监督。” 钱进凝重的点头。 市府现在是真没钱,这点他很清楚。 之前修缮老破旧危房所用的工资,是市府财政办用救灾预算支付的。 这次给旧居升级可用不着救灾预算了,所以钱进一开始才没打算要钱。 这样也不给市府和自己留压力,这个工程能行就行,不行拉倒。 结果韩兆新对劳动光荣这个由他亲自起名的队伍,还是相当关心的,在目前财政艰苦的条件下,还是给他们争取了半薪的待遇。 有这个半薪,建筑大队就能运转起来。 这样他想说几句话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但韩兆新抬手止住了他的开课。 他目光转向刚才提出疑虑的几位局长,说:“你们刚才提到的规划、产权、安全、责任、财政负担等等问题,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好问题,不能回避,必须解决。” “我的意见是,由我亲自挂帅,成立一个‘城市居住环境改善专项工作组’,城建、房管、民政、财政、各街道办、工会、妇联,还有钱进同志他们的劳动突击总队,全部纳入进来。” “工作组第一件事,就是首先在年前拿出一份详尽的施工方案。” 他思索了一下,又说:“暂时命名为《海滨市城区居民基本生活设施改造实施方案》吧。” “具体施工工作不着急,还有十来天过年了,先让同志们休息吧,咱们不是资本家,不能压榨建筑工人同志。” “另外寒冬腊月的也不适合工地开工,前面修缮危房那是不得已的工作,但凡可以的话,这大冷天还是让建筑工人休息一下。” “再说了,马上过年了,把市区里的老旧社区挖的坑坑洼洼不合适,老百姓也不愿意年根动土,这方面咱们还是要考虑齐全的。” “所以我提议,年前主要搞文字工作、规划工作,年后开春了再正式开工!” 众人点头说好。 会议开到这里结束。 第二天是礼拜天,韩兆新自己加班,其他人自然得跟着加班,然后城市居住环境改善专项工作组就紧急成立了。 后面几天经过几次开会,韩兆新提出的《海滨市城区居民基本生活设施(厨卫)改造实施方案》得到了完善。 这次改造工程的对象首先确定下来,以居住条件极其困难、确实无能力自行解决的住户为主。 其中特别强调了优先保障序列:烈属、军属、伤残军人家庭、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家庭、光荣之家、孤寡老人、重度残疾人家庭。 这方面钱进不了解,可民政机关的资源派上用场。 韩兆新要求必须制定出一个清晰、透明并且可操作的困难等级评估和优先排序标准,避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情况出现,更要防止当官的优亲厚友。 当然,这事需要提前进行宣传引导。 年前旧城改造项目就会通过报纸进行通报,到时候肯定很多人家都想对自家进行改造。 于是韩兆新便安排居委会、妇联和宣传部门进行配合,早早开展宣传工作。 旧城改造是大工程,这项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盯着的人多,到时候来闹事的也多。 所以前期的宣传工作极度重要,需要讲清楚政策,特别是为什么优先保障这些群体,要引导群众理解支持,避免市民们因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引发新的矛盾。 在这方面,建筑大队会沾光。 因为韩兆新要求各单位优先宣传建筑大队队员们的奉献精神,利用榜样的力量让老百姓看到希望,也感受到公平。 另外对于这些优先保障家庭,尤其是居住在一楼有庭院或空地可利用家庭,还有住在顶楼有条件在楼顶安全区域进行改造的住户。 这些家庭的施工优先级更高,韩兆新要求建筑大队应尽量创造条件,进行户内或院内独立厨房、厕所的新建或改造工作。 除去这些家庭之外,其他居民就不做针对家庭的厨卫功能间的新建或者改造工作,而是进行公共设施提升。 毕竟建筑大队总共五百来号人,说起来不少,但对于全市居民家庭来说还是不够看。 于是对于普通住户集中的区域,不进行大规模入户改造工作,而是把重点放在现有公共厨房、公共厕所的标准化改造升级上。 为了应对市民可能的质疑,工作组开会讨论,明确了改造的最低标准: 公共厨房要解决通风、防火、增加固定灶位和水龙头这些基本问题。 公共厕所要解决照明、防滑、定时冲洗、隐私保护,然后钱进提议加一个无障碍设施。 后一点在国内还没有人提及,哪怕是北上广这些大城市也还没有展开进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