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年轻人吭哧吭哧地把木箱搬进屋,魏清欢连忙腾出地方。 钱进不知道这箱子里是什么,可他又不能打开现场看看。 这就是领导送礼的艺术。 钱进必须得收下这些东西了。 他有心要客气,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怎么说,便搓着手为难的说:“领导您看您,您能来是我家里蓬荜生辉,怎么还能让您带东西……” 易学兵摆摆手,目光在狭小的房间里转了一圈,眉头越皱越紧:“钱主任,你就住这儿?” 他指着墙角发霉的墙皮:“这像话吗?你现在是外商办主任,以后要接待外宾的!” 钱进给易学兵倒了杯茶:“易社长,我在国棉六厂的工人新村有套父亲留下的房子……” 他没有遮掩,将房子情况清清楚楚说了出来。 易学兵听后一拍大腿:“国棉六厂都知道给老同志分配新房子,咱们供销总社还能比不上它国棉六厂?” “你以后住国棉六厂的房子更不合适,到时候传出去说咱供销总社的领导住别家工厂家属楼,不得被笑掉大牙?” 钱进讪笑说:“不至于吧?我房子来路是经得起检验的。” “这跟经不经得起检验没有关系。”易学兵摆摆手。 “首先它不好听,其次不便于你以后开展工作。” “说句实在的,你现在是咱供销总社的高级干部了,以后在工人新村住久了,老邻居们上门找你帮忙那你是帮还是不帮?” 钱进坚定的说:“但凡违反纪律的事,不管谁上门我也不会帮忙……” “我信你年轻人的觉悟,可年轻人啊,事情没那么简单的。”易学兵再次摆手。 他想了想,说道:“是咱单位这边考虑不周,没有为你解决住房问题。” “这样,我是你的直属领导,我帮你解决这件事,五台山路有咱单位的空置房子,你搬过去吧。” 钱进急忙道谢,但还是拒绝了:“领导,您的好意我着实是心领了,可是我觉得在这里住的挺好的。” “我从回城开始便待在泰山路,在这边住习惯了……” “那就继续住泰山路好了。”易学兵打断他的话然后冲小张招招手,“我记得泰山路上有咱们单位一套洋房?你去核实一下情况。” 张助理立马拔脚出门。 外面响起汽车发动的轰鸣声。 不多会汽车回来,张助理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串钥匙交给易学兵:“领导我核实过了,是泰山路201号,一栋六层小洋楼的五楼和六楼。” 易学兵将钥匙推给钱进:“组织上把这房子分配给你来居住好了!” “我记得你还有哥哥姐姐?” 钱进点头:“两个哥哥,一个姐姐。” 易学兵说道:“正好,这是一栋复式楼房,上下两层,房间多,后面你哥哥姐姐回城也有地方可以落脚。” 复式楼房? 上下两层? 钱进和魏清欢同时愣住了。 筒子楼里炒菜的声音、孩子哭闹的声音、收音机里播放新闻的声音,在这一刻仿佛都远去了。 本来听说是五楼和六楼,钱进还以为易学兵要分配给自家某一层,结果是两层都要分给自家! 这可是复式楼。 在眼下是正儿八经的干部楼。 “这不合适吧?”钱进推辞道,“我刚上任就……” “这是工作需要!”易学兵不容置疑地说,“明天就搬。小张,你安排几个工人帮忙。” 然后他又恍然大悟似的咂咂嘴:“算了,咱不用画蛇添足了,他钱主任以前可是在甲港当搬运大队长,要是他搬家还叫不来几个搬运工,那我就要怀疑他的带队能力了。” 钱进苦笑道:“搬家不是问题,问题是……” “我不管你有什么问题,你自己去解决吧。”他转头对魏清欢笑道,“魏老师,你也该有个像样的书房批改作业了。” 魏清欢求助的看向钱进。 任是她大方,如今也麻爪了。 复式楼房呀,这居住条件可太高了,他们学校校长也没住上复式楼房。 甚至别说空间宽绰的复式楼房了,就说如今他们全校几十个教职工,家里能人人有间房的都少,多数人是跟家属挤在一起的。 易学兵给钱进解决了住房问题,又勉励钱进几句后离开。 钱进和魏清欢送他下楼上车,期间钱进跟狗腿子一样主动开车门主动关车门。 没办法,领导给他解决了一套复式楼房呢! 魏清欢甚至顾不上做饭了,送走领导就要去看看这套房子。 泰山路201号很出名,从这栋楼开始,一共有十几栋小洋楼共同组成了个泰山路上的最高档小区。 这片小区位于泰山路百货大楼南面,距离泰山路人民小学很近,距离治安所也近,泰山路居民祝福彼此的时候如果跟房子有关就会说‘你以后肯定能住进小洋楼’。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 暮色浸染了泰山路,居委会楼房顶端的主席像镀了层金边,俯瞰着柏油路上流淌的自行车洪流。 成群的自行车碾过柏油路上新补的沥青疙瘩,车铃铛叮当声像爆豆子般炸开,车梁上绑着的铝制饭盒相互碰撞,声音清脆。 百货大楼的霓虹灯管刚亮起,玻璃橱窗里新到的三洋牌录音机在暮色中泛着冷光,售货员正给这台时下还很新鲜的录音机绑红花。 104路电车拖着辫子缓缓靠站,车头‘海滨’二字的红漆已斑驳,售票员攥着铁皮喇叭喊:“泰山路百货大楼站,到站喽!” 穿的确良衬衫的青年们倚着站牌,正争论着去红星影院看《小花》还是去人民流动食堂吃烧烤。 钱进骑着摩托车载着魏清欢从公交站台前掠过,正脸红脖子粗的青年们纷纷闭上嘴巴羡慕的看向摩托车的背影。 同时他们也羡慕的看摩托车后座上丰腴的翘臀。 有人认出是钱进的摩托车,踹了同伴一脚:“别看了,那是大嫂!” 此时正是一天里的好时光。 工人下班、学生放学,家家户户都在买菜做饭。 副食店的酱牛肉香混着楼房里飘出的炝锅味,在晾衣绳上挂着的的确良衬衫间游走。 红领巾们举着铁环冲过粮店门口,车轴碾过水泥地上‘节约光荣’的标语。 穿蓝布褂的老太太挎着竹篮蹲在供销社台阶上,篮子里新买的带鱼在夕阳下反射出橙红的光。 少年宫方向传来手风琴断续的旋律,几个穿白球鞋的男生攥着电影票往文化宫跑,车铃铛声中夹杂着‘卖冰棍——’的悠长吆喝。 钱进将摩托车停在了201号小洋楼门口前,他和魏清欢对视一眼,两人神情都有些恍惚。 这是一栋砖红色的六层洋房,门前有两棵法国梧桐,四周的铸铁围栏上爬满了常春藤。 两人进入楼房,一直爬到了五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