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刘二乙成了钱进的勤务兵。 他下乡行囊都是刘二乙收拾的,把搪瓷缸擦的干干净净,衣服叠的整整齐齐。 钱进把金盒子拆平了塞进床板之间,顺手压上《红旗》杂志: “你们不用天天去忙活,后面歇歇。” “不过二乙你帮我看家,谁来都别开门——居委会昨儿刚逮了两个撬锁的盲流!” 四小齐刷刷点头,活像四只啄米的小鸡。 提起众多的物资,他解释说:“吃的我留的不多。” “因为我回城时候带的东西不多了,这次下乡我争取去跟老乡多换点粮食回来。” 他把一直没吃的杂粮交给了刘大甲,又给留下一碗咸菜。 不能留肉。 太豪奢,太惹眼。 自己控制下偷偷吃还没什么,要是被带出去让邻居们看到了必然是大麻烦! 晚饭他们吃的也是咸菜。 对四小来说这还是极美味的食物。 21世纪的咸菜用料充足,各种香辛料和油料往死里放。 钱进已经买的是便宜且普通那种咸菜了,倒入碗里后还是油汪汪的。 相比之下四小家里的咸菜多是盐水泡萝卜缨之类,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 四小尝过后立马点头:“比肉还香呢。” 早上钱进跟徐卫东汇合。 徐卫东穿一身旧军装,看他背一挎包还拎一网兜顿时惊呆了: “你是去支农还是赶集?” 他往装咸菜的罐头瓶子上看一眼,很羡慕:“嚯!榨菜丝油汪汪的,百货大楼特供的吧?” 钱进紧了紧捆扎的麻绳:“不是说乡下能换山货嘛,我把家里钱和票都花了。” 徐卫东恍然:“哦,你还真准备下乡做买卖呢,行,我没看错你,胆子大。” 然后他又嘿嘿一笑凑钱进跟前:“说好了咱俩分一起,我要跟你沾光。” 钱进说:“行。” 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个熟人照顾是好事。 碰了头,两人乘坐公交车去了农工局。 农工局跟市武装部是邻居,两个单位共享了一块大操场,今天劳动突击队的报道工作就在操场进行。 此时操场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墙头糊着“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新鲜得能蹭一手红漆。 主席台上站了十几个领导,各单位支农队举着红旗,呼喊声不绝于耳。 徐卫东很诧异:“这次支农行动搞的规模很大啊。” “可能是台风来的急吧。”钱进在胳膊上别好‘泰山路劳动突击队’的红袖章。 他目光扫过,操场墙上贴满了支援农村的秋收动员令。 空气中飘着油墨味和汗味,喇叭里循环播放的《东方红》混着人群的嘈杂,让他大感震撼又大感新奇。 不过他知道这种场景以后难以见到了。 明年开始经济挂帅,这种支农支边的活动应该会停滞。 “老钱!这儿!”有人在大吼。 钱进看过去。 朱韬挥动的红旗扫过周耀祖的解放帽。 周耀祖清点人手,他们队里还差两个人就齐了。 第(1/3)页